燕国的历史之十二《燕赵战争的失败 》

    中华燕氏网 2009-3-21 18:29:50 燕飞整理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燕赵战争的失败

        自从田单破燕复齐之后,燕国开始从极盛的顶点跌落,走上了衰亡的下坡路,无力再对齐国采取攻势战略,齐国本身也是元气大伤,仅以自存,同样无力图燕,燕、齐间的对抗,从此主要转为燕、赵间的对抗了。赵国经武灵王的变革后,国势较强,是与西方秦国相抗衡的东方强国。而这一时期的燕国末世之君武成王、孝王和燕王喜三代,虽是平庸之君,却在燕国处于衰亡之际,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,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。其结果是燕国在战争中屡屡失败,使已经处于衰落进程的燕国更加衰弱不堪。
          荣攻赵代地 公元前265年,赵国国君新旧交替(赵惠文王死,赵孝成王立),赵太后主政,秦国趁赵国政局不稳之际,向赵国发动了进攻,连取三城。秦在攻赵之前,曾派使者说燕武成王从燕国的代北之地攻赵,与秦军南北策应。燕武成王遂遣荣为将,配合秦攻赵的军事行动。赵国一时处于秦、燕夹攻的困境,不得已而求救于齐国。齐国则提出条件,要求赵派长安君作为人质。赵国答应后,齐国派相国田单率师救赵。西拒秦军之后,田单又率赵、齐联军对燕国进行报复,占领了燕地中阳(中人,今唐县)。燕攻代地的军事行动以得不偿失而告终。 
        策反武垣令 公元前260年,秦赵长平之战,赵国大败,秦坑杀赵卒40万,赵国大伤元气。第二年秦国又攻取赵国的太原(今山西太原西南)和武安(今武安西南),进而兵围邯郸,赵国处在岌岌可危之中。就在赵国军民全力以赴投入邯郸保卫战时,北部靠近燕境的武垣却发生了叛赵归燕的事件。《史记•赵世家》赵孝成王七年条称:“武垣令傅豹、王容、苏射率燕众反燕地”。武垣处于燕、赵交界地带,《史记正义》认为:“武垣此时属赵,与燕接境,故云率燕众反燕地也”。言外之意是武垣原为燕地,后属赵国。所谓“率燕众反燕地”,《燕史纪事编年会按》的作者推测傅豹等人原是燕国的武垣令长,赵夺武垣后,他们仍任原职,他们可能是受到策反而弃赵归燕。这一推断很有道理。《战国纵横家书》第22《虞卿谓春申君章》有虞卿当时对燕国扮演角色的反映,称:“今燕之罪大,赵之怒深”。可证燕国确实卷入了武垣令傅豹反赵入燕众事件。这一年正值燕武成王十三年(公元前259年)。
        栗腹攻赵 武成王立十四年卒,子孝王继位。孝王在位仅3年又卒,子燕王喜继位。燕王喜时期,燕国曾两次向赵国发动进攻:一次是栗腹攻赵;一次是剧辛攻赵。栗腹攻赵发生在燕王喜四年(公元前251年),起因是燕王派遣相国栗腹作为使者前往赵国,为赵王贺寿,送上礼金五百。这时赵国上距长平之战不过十年,国内一片萧条,栗腹认为有机可乘。返燕后建议燕王伐赵。他说“赵氏壮者皆死长平,其孤未壮,可伐也”。将军乐间和大夫将渠以及朝臣一致反对,尤其是将渠反对最力。燕王不听,坚持伐赵。于是发兵两道,车二千乘,计60万人攻赵。栗腹一支领兵40万攻(今柏乡北),卿秦一支领兵20万攻代,燕王自率后继部队相随。燕军进至宋子(今赵县北),赵将廉颇带兵8万迎击,大败燕军,阵杀栗腹,乘胜追奔500里。与此同时,乐乘也率军5万击败卿秦于代地,卿秦被俘。第二年,廉颇率赵军进围燕都。公元前249年,乐乘所率赵军也开赴前线,会同廉颇合围燕都。
        这次燕赵之战前后历时三年,燕国破军杀将,都城被围,燕王喜不得已向赵国求和。赵国提出必须让将渠来主持和议,燕王只好同意。最后双方达成和议,燕国割地五城,赵师解围而返。
        剧辛攻赵 公元前245年,赵悼襄王新立,任命武襄君乐乘代廉颇为将。廉颇愤而发兵攻打乐乘,接着便离赵至魏,庞被任命为赵军主帅。公元前242年,燕王喜见赵国“数被秦困”,良将廉颇又离赵至魏,认为是伐赵的好时机,就任命剧辛为将伐赵。剧辛原居于赵国,与庞相善,当燕王征询伐赵的意见时,他口出狂言,说:“庞易与耳”。赵国闻讯,即以庞率军抵御。两军刚一交战,燕军就一败涂地,连失五城,损兵二万,剧辛被赵军擒杀。燕王喜两次伐赵都以失败告终。
        赵伐燕 赵国自长平战后,实力虽然中衰,但大国余威犹在,且有名将廉颇、乐乘、李牧、庞等人支撑,与燕相比还是赵强燕弱。赵国自悼襄王起,也利用这一优势频频伐燕。公元前243年,赵悼襄王以李牧为将伐燕,取武遂(今徐水县西)、方城(今固安县南)。公元前236年,赵将庞再次率师伐燕,攻取狸(或作厘,今任丘市东北)和阳城(今唐县东)。
        赵、燕两国的混战给秦国以可乘之机,秦以救燕为名遣师伐赵。令王翦出兵上党(今山西长治一带),攻取赵国的阏与(今山西和顺)等地;令桓、杨端和攻取赵国的邺(今临漳西南)、安阳(今河南安阳西南)及河间(今献县东南)六城。燕、赵的相争不仅消耗了各自的实力,使秦国坐收渔人之利。而且很快就使燕、赵两国共同面临了秦兵东进和北上所带来的亡国威胁。
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