召伯:中国最早最大的清官

    中华燕氏网 2021年11月6日 正义网


   “棠下决狱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治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召伯(史称召公、邵伯)是西周历史中的关键人物和西周社会变革的倡导者,是“中国最早最大的清官”。据《宜阳县志》记载,故事的发生地就在今河南省宜阳县甘棠村。

  召公提出的敬德保民思想、史鉴思想、时我思想、廉政思想等,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,历代赞颂召公、甘棠的诗作多达3000余首,“甘棠遗爱”遂演化成文人志士心目中向往追求的为官最高境界和崇高理想。清雍正年间,河南府尹张汉在宜阳甘棠村亲手补栽了十三棵甘棠树,题写了“召伯听政处”碑,并撰写《召伯甘棠记》,勉励当地官员效仿召伯遗风,常做循良之吏,做奉公守法、心系百姓,有良知、重操守的官员。如今,由张汉所题,时任宜阳知县郭朝鼎所立的“召伯听政处”碑仍保存完整,成为当地重要历史文化景观。

  近年来,宜阳县紧紧抓住“甘棠召伯听政”这一优秀地域传统廉政文化,与现代廉政文化有机结合,提炼出召伯“勤政、廉政、亲民、爱民”精神,以此对党员干部进行宗旨教育和廉政教育。2011年,宜阳县建成召伯廉政文化教育基地。教育基地分为两部分。一是召伯文化广场。建有召伯听政群雕,以写实手法力求还原历史原貌;清代张汉手书“召伯听政处”碑刻及召伯亭;召伯文化展示墙,内容包括召伯事迹浮雕、召伯画像碑等。二是廉政教育展厅。廉政教育展厅是集教育、培训、交流、创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厅,分为廉政文化展厅、廉政教育展厅、廉政谈话室及召伯文化创作室,总面积近300平米,先后被河南省纪委、洛阳市纪委命名为“廉政教育基地”。
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