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家景致,随目可爱

    中华燕氏网 2021年12月9日 宋高文


   本文来自湖州发布,作者:宋高文

   随着宋代经济的发展,城市日益繁荣,市肆画风俗画也崭露头角渐渐兴盛。这一时期的风俗画创作,除了延续统治者“礼失而求诸野”的意图,及“成教化、助人伦”的鉴戒之用外,也是迎合世俗生活的欣赏口味和心理要求,故以愉悦心目和生活情趣为上。这一类型的作品在北宋与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齐名的还有湖州画家燕文贵的《七夕夜市图》,描绘了汴京城内“自安业界北头至潘楼竹木市”一带的七夕夜市盛景,“状其浩穰之所,至为精备”。

燕文贵像

   燕文贵(967—1044),文贵一作贵或文季,湖州人。唐代之后,山水画渐臻成熟,至宋代已经成为中国画科中的第一位,这一优势至清亦未改变。燕文贵最长于山水,并兼善其他,北宋刘道醇《圣朝名画评》中所列画科六门:人物、山水林木、畜兽、花木翎毛、鬼神、屋木,燕文贵是名列三门的名家。燕文贵生于江南,画风却习自北派山水之祖荆浩,并受李成影响甚大,其画也多为北方大川。虽然燕文贵的绘画技法师承这些大家,但是他的山水画作品没有为师法古人所囿。燕文贵的用笔潇洒,不拘一格,不似范宽的用笔老辣,他的画面也不似李成的萧条凄冷,而是极富生活气息,生动活泼,并没有因为工整细致而显得呆板乏味。他作画常自出机杼,落笔命意不袭古人,所画景物清润秀雅,又善于把山水与界画相结合,将巍峨壮丽的楼观阁榭穿插于溪山之间,点缀以人物活动,富有变化,刻画精微,笔法峭丽,境界雄浑。关于燕文贵的生平事迹、艺术成就的记载,最早出现在北宋刘道醇《圣朝名画评》,“尤精于山水,凡所命意,不师于古人,自成一家,而景物万变,观者如真临焉,画流至今称曰‘燕家景致,无能及者。’……评曰:燕文贵尤善其景,随目可爱”。燕文贵是北宋院体山水画早期的代表者,他所开创的“燕家景致”山水画一派,在北宋中期山水画坛影响甚大。

故宫博物馆藏《纳凉观瀑图》

   燕文贵出身卑微。本隶军籍,曾任县主簿,掌管出纳官物、销注簿书,阶从九品。太宗时期,燕文贵从军队退伍,流落到汴京(今河南开封),在天门道一带卖画谋生。经画院待诏高益发现并举荐,到相国寺进行树石山水景物的壁画绘制工作。端拱年间太宗对燕文贵所进画扇大为赏识,于是诏图画院供职。燕文贵开创的“燕家景致”成为继李成之后的重要山水画派,他在宋代中期名气颇大,至北宋后期,由于其“江海微贱”的出身,而受到皇家画院的斥黜,因此,“燕家景致”一派后来的继承者甚少。

   燕文贵在北宋时期名气很大,但由于作品传世有限,几乎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。他曾画过《舶船渡海图》,据《圣朝名画评》卷一描述,该画“大不盈尺,舟如叶,人如麦,而樯帆槔橹,指呼奋踊,尽得情状。至于风波浩荡岛屿相望,蛟蜃杂出,咫尺千里”。流传下来的燕文贵山水画作品,以《溪山楼观图》《江山楼观图》最有代表性。

《溪山楼观图》

   《溪山楼观图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,本幅左边石上署有“翰林待诏燕文贵笔款识”,是燕文贵供奉于画院时期的力作。有清代皇帝弘历的御题诗,并钤有“古稀天子”等收藏印章。此图布置精妙、构思精密、描绘精细,将北宋山水画“可行”“可望”“可游”“可居”的美学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,体现出燕文贵山水画风格的成熟面貌。《溪山观楼图》是一幅全景式的山水画。所谓全景式,就是指画面包含近景、中景、远景。全景式构图的优点是可以表现雄伟庞大的场面。整幅画采用了“高远法”和“深远法”相结合的艺术手段,体现了燕文贵高超的技艺。画中山石险峻、峰峦叠嶂,有密林、有屋宇、有江河、有行旅之人过桥进山。燕文贵画楼台水阁的功夫也十分了得。他的山水画擅长把界画结合进来,他勾画的楼阁工细严谨,有了这些楼阁的点缀,使得他笔下的山水兼具了浑厚与灵秀。笔法尖劲峭丽,山石皴中有染,精细工整,是“燕家景致”的典型范例。

《江山楼观图》

   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《江山楼观图》,据说是现存最早的纸本山水画!画面右侧上角有小字款一行,字迹不甚清晰,其款署为:“待诏?州筠?县主簿燕文贵”。从题款署有“待诏”来看,此图应是燕文贵进入图画院并任待诏之后所作。这是一幅全景式的山水横卷,描绘江边田野山林。图卷中江河浩瀚无际,沙岸曲折掩映,在奇峰峻岭之间,驿路桥梁,飞泉梵寺点缀其中。江滨中的船只摇荡,村落隐约。此图绘长江两岸初冬始雪时景色,是将山水、人物相结合的一件画作。画卷上,寒风凄厉,初雪纷飞,江岸小桥,渔人行旅,浩瀚江水,涟漪层层,枯树黄芦迎风摇曳。苦于生计的渔民们,或驾着小舟穿梭江面,或架设网罟捕鱼,或卷起裤脚在冰冷的浅水处布网,衣单裳薄的纤夫逆风拖船,骑驴奔波的商旅在寒风中瑟缩着身子艰难前行,寒冷之景,宛然在目。全卷人物神态生动,刻画准确,鱼鳞般的水纹用尖细流利的线条绘成,一丝不苟。绘坡石及树木大多用笔简劲老硬,皴法与墨染浑融,表现出一种清刚利畅的情趣,天空则用洒粉法弹出轻盈飘舞的飞雪,技法颇为别致。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奇峰万木图》

   据日本学者岛田英诚的研究所示,这幅作品反映出燕文贵画风的特殊性,在于他巧妙地融合华北和江南山水画的地方性传统。如卷尾处表现高远的主山,使用顿挫转折而断续的用笔来勾勒轮廓线,并且在石面上施以尖细斜砍的短皴来描绘粗砺的岩石肌理,这些手法与同时代的画家范宽相近。另外,本幅图中平远的构图方式,树木和沙洲的形态,注意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,以及湿润墨法的运用,却又是属于江南董源画风的系统。《江山楼观图》已经逐渐被公认为燕文贵的真迹作品。此画代表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综合“三远”的构图形式与融会不同地域画风的企图,深刻地影响后来神宗朝的画家郭熙。当然无可避免地,这一幅最能代表燕文贵画风的作品也成为后期画家竞相模仿“燕家景致” 的标准范型。


分享按钮